柏林之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柏林之窗

第二批ZDS硕士生柏林学习与生活

第二批ZDS硕士生柏林学习与生活

   2006104日 ,我们十位来自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学生,分别带着各自对即将展开的全新生活的憧憬,飞越八千多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踏上这块早日魂牵梦绕的土地。Die Zeit vergeht im Flug. 转眼已到柏林培养项目结束的日子, 200786日 ,来自中国的东方航空把我们重新载回祖国。作为第二批正式ZDS硕士学生,我们在各方面的鼎力配合和自身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培养计划。回首过去一年里我们所走过的路程,我们有太多的经历需要叙述,有太多的感谢需要表达,也有太多的感慨需要抒发。

学习在德国。按照ZDS硕士生培养项目的设计,我们可以在著名的柏林洪堡大学和自由大学选课学习。每位同学都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接受来自两所大学 相关教授的指导。在中德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每个学习的选课计划。虽然身份是留学生,但是我们同样像普通的德国学生那样,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完成课堂报告,习作期末论文等等。中国学生特有的勤奋好学,给 任课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同学也都取得了优异的课程成绩。柏林学习除了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之外,还要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搜集相关资料。部分同学在出国前就已经和导师确定了论文题目,其他同学则是在到了德国之后选定题目的,不过大家在离开德国前都充分利用了两所大学校内丰富的馆藏资源甚至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等校外资源,整理出了大量论文相关德文原文资料,成为以后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在德学习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两门公共课:“德国研讨课”和“学术写作课”。前者每两周举行一次,每次邀请一位大学教授或者专门领域的专家就某个有关德国研究的问题做学术报告,报告领域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历史、教育、文学等各个方面,真正具有跨学科培养的意义;后者是 Feege女士在其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我们开设的德语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这门课程刚好配合了我们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可谓雪中送炭。


  生活在德国。我们的宿舍区本身就是柏林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绿茵环绕的Schlachtensee旁边,前面就是宽广的波茨坦大道,只需10分钟的公交车程就可以到达美丽的万湖(Wannsee)。由于我们宿舍距离两所大学都有一段路程,所以每天都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和城铁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亲身感受柏林城市生活的喧闹与宁静。我们在初步适应当地生活之后,勇敢地走出自我的狭小生活空间,走进他们的大学校园生活,去认识更多的德国朋友甚至其他国际学生。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关,所以我们大多都找到了德语语言伙伴,利用课外时间互相切磋。通过他们去参加学生聚会,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感,更加真切地体会德国的大学生活以及他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在这个发达的福利性后工业国家,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很高,民主与法制及其健全,但是也存在着贫穷和不平等,也有新纳粹等极右势力的痼疾,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获得一个对德国社会的全面而真实的认识。在与德国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以前对德国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而不少德国人仍然对中国存在偏见甚至错误认识。所以我们同时也成为了促成两国民间互相理解与交流的使者,真实践行着德国研究中心的宗旨。

  感动在德国。正如我们在结业DV中所说的那样,能够顺利完成在德期间两个学期的学业,与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首先要感谢DAAD对整个项目的奖学金支持,这是全部计划得以实施的基础。从赴德飞机在Tegel机场降落到回国飞机起飞,柏林联络办事处的Eggert教授和Hille博士一直都在为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从安排宿舍到学校注册,从银行开户到联系保险,从组织参观柏林帝国大厦和柏林墙到精心筹备和带领游览波恩和科隆,从圣诞节的悉心安排到为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宝贵咨询,等等这些,我们都将铭记于心。还记得初到柏林之时,就分别受到了柏林自由大学外事处Gügold先生和洪堡大学相关部门和Henze教授的热情友好接待。在德学习期间,中德双方导师相互沟通,为我们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并且在毕业论文准备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最后是感谢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心主 任陈洪捷教授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 任 黄燎宇 教授等中心老师,为我们的德国之行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并且保持与德方联系,成为我们强有力的后盾,再次一并感谢!

  当这一切的一切成为记忆之时,所有的过往点滴和丝丝感动都将永存心中。我们在柏林所学到的具体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这段异国经历的本身已成为我们漫长人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片断。我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专业,怀揣着对未来人生的不同期许,以后必将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们曾经有过共同的身份,分享过欢笑与泪水。ZDS第三批学生已经整装待发,我们共同祝愿他们一路顺利,满载而归!

(王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