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培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培养

东京印象 姚敏多

   

2010.1.18 – 2010.1.23

姚敏多

 

公元2010年1月18日下午3时许,我随德国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赴日参加在东京大学举行的研讨会,第一次踏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袤领土之外的土地。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从这一时刻开始的此后将近一周的实践中,我终于得以通过文字、图像和想象之外的、更为直观和可靠的手段来满足自己对于其它文化蓬勃的好奇心。

我们在东京的行程十分紧凑;老实说,同学们普遍感到短短六天的时间简直完全不够用。而要在连续三天,每天六七个小时的高密度课程之外,长时间保持比较高的亢奋状态,以便与同学老师乃至路人进行沟通、东张西望地到处乱逛并且对所看到的一切陌生事物表现出恰如其分的惊喜和热情,其实在体力上也对在下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一切都结束之后回头看去,我还是觉得,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唯一后悔的是没有在回到北京之后马上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导致很多有趣的细节都在我那千疮百孔的记忆中消失无踪了。也正是因此,我在这篇文字中能够做到的也只有把我仍然记得的片段尽量完好地摆放出来,并且希望它们没有受到我个人思维方式过度的篡改。

 

I. 学习

研讨会一共进行了三天,每天上午从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从两点到五点,每半天包括两个报告,三天一共十二个,全部用德语或英语进行。参加会议的日方人员并不多,除了两位负责人和几个学生轮流出现之外,其他的教授们几乎只在自己作报告的时候出现;而德方也是类似的情况。也因此,报告之后的讨论经常就变成中方人员专场,甚至让我偶尔产生了“其实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上课吧”这样的错觉。

报告的题目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从德国文学、哲学、历史到法律和国际关系,都围绕着“德国”这一中心展开。果然还是文学方面的内容最能引起我的兴趣,尤其是自由大学的Prof.Hille以回忆文学为主题所作的报告,由于跟我一直喜欢的战后文学相关,所以是我听得最专心的报告。不过有些其他领域的内容也很有趣,例如某位日本教授关于日本现代化历史的介绍,就很能满足在下作为一名历史八卦爱好者的需要。

在此行与日本学生和老师进行实地接触之前,我心中对日本人民学习欧洲语言的能力一直抱有(非常有理由的)怀疑。而这一怀疑在三天的研讨会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动摇:两位东京大学德国/欧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以及少数一两位日本学生都能说非常流利而标准的德语,让我小小吃惊了一下;不过,也有另外几位教授和学生不负我会前狭隘的期望,体现出了非常符合上文提到的Stereotyp的语言水平……不过他们的专业也似乎并不是德语。

会上见到的几位日本学生曾与我有过短暂而愉快的交谈。除了一位姑娘表现出有些许西化的言行举止,并且爽朗地主动与我进行攀谈之外,其他几位不知是出于日本式的内敛还是语言水平的欠缺,抑或是纯然对面前这些异乡来客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总之在交流中似乎有些被动——在长久的、尴尬的四目相对之后,顶不住压力败下阵来去搭讪的一定是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II. 吃喝

民以食为天。对于我等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走到哪里,最重要的事情必然是对当地的食物进行一番探索。抱着这样的目的,我特意到东京的超市和菜市场溜达了几圈,以便取得对食物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不过说起来,尽管我面对着冷柜里手腕粗细的章鱼触手和被标示为“人参”但分明就是胡萝卜的物体无语了一下,但其实日本人吃的东西,至少从原料上看来,似乎和我国人民没有什么区别。

    东大方面每天中午都提供盒饭,其制作之精细漂亮简直像是工艺品。虽然在一些细节上与中餐有着奇怪的差异——比如鸡蛋一定是甜的,米饭多半是凉的——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可口的。日餐没有什么油水,因此缺少香气,很难达到让人食指大动的目的;但说不定这才是更加健康的烹调方式,考虑到我这次东京之行几乎没见到任何体形偏胖的人。与这些盒饭比起来,我们在当地中餐馆尝试过的“日式中餐”真是悲剧的存在,略过不提。此外,虽然不会日语只会英语和汉语的话在东京完全可以存活,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认出“拉面”和“荞麦面”等词汇的日语写法,则可以避免独自上街时不得不屈就麦当劳的命运,还是非常实用的。

    从食物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十分擅长对事物进行“格式化”。和式点心和巧克力之类似乎没有“散装”这样的概念,走进超市随手抓一盒就可以当作正式的礼物送人。盒饭或者套餐都被规规矩矩地盛放在制式的容器中,每个小格子里不多不少,限量一口。就连菜市场里售卖的蔬菜水果也被最大限度地统一造型:西兰花被切成大小相近的小束,用白色波浪硬纸壳包起来,从外面看着仿佛一个个白炽灯泡;苹果、橙子、芒果一类的水果则被擦拭干净,选择体形差不多的放在一起,整齐地排列在分成小隔间的盒子里,等待顾客的挑选。面对这些岛国性格的典型表征,自幼受到以傻大黑粗闻名的大陆国家北方文化浸染的在下不得不感叹一声:……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III. 玩乐

    让我们回忆一下:此次前往东京,连头带尾共有六天,掐头去尾刨除来回花在机场和飞机上的时间还剩四天半,再去掉上课的三个大半天和吃喝用掉的可观时间,其实真正能用来玩乐的时间所剩无几。如果再考虑到这次是大多数人第一次来东京,作为一个朴实的旅行者,想看的东西、想去的地方那是相当的多。于是这样的一句话频繁出现:“好,到了!大家自由活动吧,一小时后集合。千万别走丢了啊!”自由活动的地点曾经是涉谷,曾经是新宿,曾经是六本木,曾经是银座;自由活动的时间,经常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大家酒足饭饱开始犯困,但仍然坚毅地行走在面目模糊的下班人群中;“自由”活动的内容,大多是在东张西望、买东西、等别人买东西、被拍照、给别人拍照中任选其一。

    傍晚走在人群如织的东京街头,我频繁地被眼前出现的形状奇妙的人们夺取视线。冬天的晚上还是很有些寒意的,但几乎所有的女性都穿着裙子,从学生制服到休闲短裙到正装窄裙,纤瘦的腿大半露在外面。打扮入时的年轻男人不是套着极贴身的细腿裤,就是过于宽松地挂在胯上要掉不掉的肥大裤子;在跟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总是如同强迫症患者一般去注意他们的眉毛:啊啊,果然修过。我难以决定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比身为女性的我还要注意自己外表的男性,而这种心情在晚上回到酒店房间,打开电视之后达到了顶峰:电视上出现的是即将出征温哥华冬奥会的男女运动员们——那些皮肤黝黑牙齿洁白肌肉发达的男性们,都有着修剪得精巧细致的眉梢。研讨会上认识的日本女生Megumi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突然忧郁地说:“你们不觉得日本男生都很女性化么?”旁边的我中心女同学一拍大腿:“原来你也这么觉得!”在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中,染发的人比例似乎很高。除了常见的棕色黄色之外,也有不少人剑走偏锋:蓝色、绿色、紫色、银白……难道黑色的头发就这么不好么?

    走在街上的人们大多表情严肃,面目冷峻,似乎保持着永远的紧张状态。尤其是上班族们,穿着同一色系的西装,拿着外观大同小异的公文包,或独自一人大步流星,或三五成群低声交谈,脸上很少出现笑容,看起来正像是菜市场里那些包装整齐地挤在逼仄空间里的西兰花们。但他们也不是一直保持这样的姿态。在某一个深夜的街头,我也曾见到这样的西兰花先生喝得烂醉,把公文包随手扔在近旁的人行道上,一手拉扯着领带一手扶着地,蹲在那里呕吐不止的狼狈景象——我只好快步走过,背后传来其他的西兰花先生似乎在劝解的声音。或许活得粗糙一点会更加容易快乐吧;我不知道西兰花们是不是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

   

    IV. 蒙太奇

    之前我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总之懒得动笔。于是隔了两个月的记忆,变成了一片一片零零散散的样子。消失掉的部分大约轻易是回不来的了;但我还可以把现在剩下的这些片片,用绳子穿起来放好,免得它们继续离家出走。

l        夜色里的东京塔比白天好看太多。橘黄色的暖光,远看过去好像一根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的胡萝卜。

l        东京湾的夜景很好很和谐。附近有两个巨大的摩天轮,也很漂亮。似乎在哪部日剧里见到过……

l        千叶的东西果然比东京便宜很多。烤肉店里有一群中年主妇在聚会的样子,女人们豪爽地喝了很多酒,脸色通红地说着话。儿童们亢奋地满地滚来滚去。

l        晚上在电视上看到了想看的节目,心情很好。竟然可以收到东方卫视!

l        东大驹场分校区是个很漂亮的地方。还有活生生的橘子树,上面挂了好多大橘子……那条银杏路让我想起北大。

l        逛了大学里的书店,买了日文版的FaustUnterm Rad准备拿去送人。另外还买了一个东大的校徽,很得意。

l        在歌舞伎町目击了大量的男女公关——回来之后我才知道新宿二町目是啥地方,有点后悔没仔细看看。

l        东京的二手书店简直是天堂……

l        到酒店附近的蒲田地铁站里溜达了一圈又出来了。一直没有坐成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个小遗憾。

l        六本木的众多酒吧夜店门口看门拉客的全是身材壮硕的黑人兄弟,街两边站得满满的,稍微太有压迫感了一点啊哈哈。

l        迷失在药妆店里,最后终于不能忍地逃出来了……

l        富士山上的云流动得飞快,效果十分震撼。在海拔2020米的四合目寄了明信片,全部平安到达。

l        大涌谷那满山的臭鸡蛋味同样震撼……人数没凑够,最后也没吃到那很有名并且看起来有点恶心的黑鸡蛋,只好拍了店里大堆鸡蛋的照片来弥补一下。

l        芦之湖是个美丽到让人感动的所在。更加让人感动的是,路边的垃圾箱上写着“神奈川县”这几个大字……于是同学们纷纷拍摄垃圾箱的特写。

l        银座的“山根乐器”居然是个音像店……赶在集合前的最后十分钟买到了一直在找的CD

l        街头的比例尺有点太大了吧……看起来那么远的,结果居然走了半小时就走到另外一个区了……于是顺便参观了位于银座旁边的筑地的菜市场,看到形状和大小近似西瓜和苹果的白萝卜。

l        果然无论哪里的娘亲在揪着自家娃斥骂的时候,语气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呀。

l        美联航的空姐严重需要回炉重炼,那态度凶暴得……太超现实了……

l        我嫉妒日本的天气和会唱歌的马桶。

l        ……

 

V. 结语

——于是就这样吧;关于这一次的东京之行,我想说的就是这些。总体来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以后应该还会再去的吧?不知道那时,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