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靳希平、 吴增定:《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现象学史前史札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现象学史前史札记
靳希平、吴增定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是德国政治思想文化大变动、大转型的时期。 19世纪前30年,是德国唯心主义的绝对统治时期。当时德国唯心论哲学家们雄心勃勃,立志要把握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在内一切方面的形而上学意义。当时的哲学界并非没有不同的声音,但往往淹没在唯心论的热潮之中,只是在唯心主义热浪平息消退之后,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才受到重视,并成为20世纪哲学思想,特别是现象学的先驱和思想来源。这些被淹没的思想家有和黑格尔同时代的威廉·洪堡、弗里斯、赫尔巴特和叔本华等。本书的第一编主要论述他们的思想。 19世纪三十年代,随着黑格尔(1831年)和歌德(1832年)的逝世,一个历史时期宣告结束。与此同时,周边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了步伐,在其刺激下,自然科学和它们在工业上的应用发展迅速。这种新形势促使刚刚从神圣崇拜下解脱出来的德国人的理性精神,走出准神学的思辨奥堂,哲学不得不放弃从基督教那里继承下来的野心,不再去把握甚至重构全部宇宙,而是学着英国人的样子,开始谦虚认真地去研究现实。 
   自由理性面对的现实有两大类:第一类现实是有待改革的社会政治现状。出现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社会哲学、政治学和批判宗教哲学。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施特劳斯的《耶苏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自由理性面对的第二个现实是从神创说和思辨中解脱出来的赤裸裸的大自然。德国人在对它的研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自然科学大军。德国知识分子也逐渐开始走出思辨,转向事实。哲学发生了危机。在危机面前一些知识分子试图挽救哲学。这种挽救工作有分成两种不同的方向。他们中一部分人力图用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成果来哲学改造。其代表人物有摩莱萧特(Molschott)、毕希纳( Büchner )、福格特( Vogt)、冯特(Wundt)、玛雅尔(Meyer)、燕施(Jensch)。甚至包括现象学的直接先驱特伦德伦堡(Trendelenbung)也属于这一倾向。反对这种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有魏塞(Weisse)、费希纳(Fichner)、和洛采(Lotze)等。其中洛采则是后来现象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是本书第二编讨论的内容。